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近期,记者从安徽省司法厅获悉,截至2021年10月底,全省共审批法律援助案件8.1万件。每一次接听,每一次援助,法律援助工作者都在为困难群众送上法律的温暖,让困难群众沐浴到法治的阳光。
助力受伤外卖小哥获赔
从遭遇飞来横祸的慌乱,到抱着“试试看”心理求助,再到如数拿到赔偿款的欣喜,外卖小哥小兵(化名)的心情在过去的一年多里犹如坐过山车般起伏。
2020年9月21日,骑电动车送外卖的小兵与王某某驾驶的小型客车发生碰撞。经鉴定,小兵构成十级伤残。交警部门认定,王某某承担全部责任。另查明,王某某驾驶的车辆投保了交强险和100万不计免赔的商业险。
伤愈后,小兵向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求助。2021年1月6日,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刘宜林、赵婵律师接受指派承办此案。经分析发现,本案的特殊之处在于如何计算受援人小兵的误工费。小兵从事外卖配送服务,收入不固定,若不能提供合理证据证明其收入状况,即便案件进入诉讼程序,法院可能会按照服务行业标准计算,即每月只有4050元,与受援人所述每月六七千的收入有一定差距。
为了最大程度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承办律师与小兵沟通,建议其打印出工资发放银行流水、纳税证明,截图保存手机端APP中接单的数量,形成完整证据链。在此基础上,承办律师帮助小兵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法院采纳了承办律师的意见,酌定小兵的误工工资标准为每月5500元,高出行业标准1450元。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要求涉案车辆保险公司赔偿小兵各项损失共计15万余元。
回访电话挽救一个生命
“我的脚都准备踏出去了,是你们的电话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这是安徽省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妥善应对的一起突发事件,值班律师用专业高效的法律咨询服务和耐心细致的电话回访,舒缓来电人情绪,引导其合理解决矛盾,有效避免了一起自杀事件发生。
事情发生在2020年10月下旬。一市民来电咨询“如果自己死亡,所欠的债务是否需要父母承担”的问题,值班律师进行了专业的答复,同时将情况向热线平台管理人员反馈。收到反馈后,热线平台立即组织审听了录音,第一时间安排擅长心理辅导的值班律师进行回访。回访律师对来电人的情绪进行了耐心安抚,了解到他的现状和心理困境,建议其稳定心态、厘清思路。值班律师真诚的话语,让来电人感受到了温暖和信任,最终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法援为民,是沉甸甸的责任。安徽省法律援助机构始终以实干笃行擦亮民生工程“金字招牌”。2021年8月27日,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驻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站成立,实现了省级法律援助与劳动争议仲裁的无缝对接。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专门选拔了80名具备丰富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办理经验的律师进驻工作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劳动者维权成本。
集中推出四项便民实措
百姓有所呼,法援有所应。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近期集中推出了四项便民举措,开辟法援“快车道”,争取跑出利民“加速度”。
一是完善便民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构建热线、网络和实体三大服务平台融通互联功能,让法律援助服务随处可得、随时可得。无论何时何地,有需要的百姓只要拨打12348电话、登录12348安徽法律服务网留言,或者就近到乡镇、市县、省法律援助窗口,都可咨询法律问题或申请法律援助。
二是拓宽法律援助申请“绿色通道”,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等申请法律援助,符合援助条件的,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指派。在“安徽法援”微信服务号上开辟异地申请法律援助服务通道,群众只需关注“安徽法援”微信,就可实现“指尖上”申请。
三是建立经济困难审查诚信承诺制。“你承诺,我援助”,为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跑路等问题,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推行诚信承诺制,减免群众查资料、开证明的负担,只跑一次就能办好申请手续。
四是推行综合告知制度。将法律问题解答、矛盾调解、法律援助申请告知等服务内容进行“打包”,力争在一次接待中将群众的困难问题解决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