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1年,广州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继续落实民生责任,发挥职能作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擦亮“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品牌。1-10月,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承办法律援助案件9392件,帮助农民工讨薪8035.53万元。
加强法治宣传
督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法援惠民生 助力乡村振兴”、送法进村(社区)、进企业、进工地、进园区活动和根治欠薪冬季专项维权行动,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大力宣传宪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相关劳动用工法律法规,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
健全工作机制
落实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完善多元处理机制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工作实施意见。建立援调对接联动机制、异地协作机制、免费诉讼担保机制、劳动争议案件线上调解机制等,加大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力度,积极解决跨地域调查取证难、信息查询难等问题,免费提供诉讼保全担保服务,以和解、调解等方式促成劳动争议纠纷快速解决,减少农民工“诉累”,切实节约司法资源。对涉案人员众多、社会影响较大的农民工群体性劳资纠纷案件,安排律师提前介入,配合仲裁机构、人民法院快速依法作出裁决,缩短维权周期。
畅通维权渠道
积极推广线上线下一体化多渠道(实体大厅、电脑端、手机移动端)、全覆盖(市、区、街镇)法律援助服务平台,在移动端设置授权代理、亲友代办法律援助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农民工网上办事,帮助农民工实现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法律服务。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设立法律援助窗口,派驻或者安排值班律师,免费为农民工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指引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对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的法律援助申请,免予审查经济困难状况。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等平台开通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审查、指派,情况紧急的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手续。研发法律援助电子档案系统,实现案件网上全流程办理,让数据多跑路,让农民工少跑腿。
严格质量监管
落实广东省民事、刑事、行政、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服务规范。组建劳动争议、农民工纠纷类案件常备法援人员(社会律师)咨询团队和资源库,安排精通追索劳动报酬、工伤保险赔偿等劳动争议专业知识的律师为农民工提供专业的法律援助服务。成立复杂疑难事项审议委员会,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的日常监督和指导。对重大复杂疑难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专家会诊、集体讨论、全程跟踪、重点督办。规范常备法援人员(社会律师)的准入、退出和管理机制及案件质量评估的具体办法和标准。定期开展案件质量专项检查。完善内部监管、专家同行评估流程,实现 “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增强农民工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阳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