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赣南日报记者 刘庆元 实习生 朱国琛
2023年12月,江西省总工会评出全省2023年度最美“三师”(即法律援助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师、健康工程师)。其中,赣州市赣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智尧释法调解坊”品牌创始人吴智尧获评“最美法律援助律师”。
“智尧释法调解坊”是通过赣县区“大脚板”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培育的特色调解品牌。该调解坊坚守“人民至上”情怀,以着眼解决群众诉求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新时代的法援干将、普法先锋、调解能手,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让法治阳光温暖千家万户。
法援干将 为民爱相随
重庆籍农民工李某在赣县区一处工地做工时,不幸被一块掉落的木板砸中头部,治疗近一年,多次找老板要求工伤赔偿未果。日前,无计可施的李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吴智尧。
获悉李某的遭遇后,吴智尧决定尽快为他提供法律援助,讨回公道。吴智尧数次驱车来到李某干活的工地,找工地老板释法调解。经过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最终工地老板一次性付给李某工伤赔偿款9.9万元。拿到赔偿款后,李某握着吴智尧的手,频频鞠躬致谢。这是“智尧释法调解坊”为缺少证据的农民工工伤索赔提供法律援助,采取调解方式处理,成功讨回公道诸多案例中的一个。
前几年,赣县区认真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决定由吴智尧担任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搭建“智尧释法调解坊”,开启一扇“前置窗口”,推动“法援+调解”模式,对农民工讨薪、工伤索赔但找不到证据的案件,让调解“走在前”,让受援人免受诉讼之苦。
在“援调对接”做法下,赣县区仅两个月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90件,增长率达983%,赣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也成为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
法援相伴爱相随。2023年,“智尧释法调解坊”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000多件,吴智尧成为赣县区的法援干将。人民日报、江西日报等权威媒体和中国长安网等多次推介“智尧释法调解坊”经验做法。
说起如何做好法律援助,吴智尧说:“做好法律援助要有为民情怀,做到‘三情’:对群众有感情,愿意为群众付出一切努力,不怕苦和累、乐在其中;对工作有热情,把纷繁复杂的法援当成事业去追求,时刻充满活力和干劲;对法援有激情,不忘初心,保持充足的精气神,为受援人排忧解难,撑起一片蓝天。”
普法先锋 法治润民心
寒冬时节,走进赣县区南塘镇清溪村“祠堂调解室”,只见村民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吴智尧讲解民法典、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村民吴世彬说:“听了吴主任的宣讲,我茅塞顿开,这更有利于我今后尊法、学法、守法。”这是“智尧释法调解坊”开展义务普法活动的一个写照。
近年来,“智尧释法调解坊”坚守公益普法一线,打造普法阵地,营造“法治文化无处不在”的氛围,让法治理念深植群众内心,为建设法治赣县、法治赣州添砖加瓦。
“智尧释法调解坊”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普法工作:在调解中释法,根据案情先进行释法明法普法,提升当事人法治意识,教育群众要懂法、守法,起到调解一件、普法一片的效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流动普法活动,送法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进工业园区、进社区、进校园、进祠堂、进工地等,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走上赣州市政协“新时代大讲堂”开展法治宣讲,走进法律直播室进行线上普法,受邀到各地、各单位授课普法。据统计,“智尧释法调解坊”每年普法覆盖人数达20万余人次。
作为普法先锋的吴智尧,坚持有纠纷调解纠纷,没纠纷开展普法。他发挥“白天调解,晚上写稿”的敬业精神,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写成稿件在报纸杂志上刊发,让读者从中得到法治教育。他平均每年在媒体发表稿件达300篇,4篇案例入选司法部案例库,《发扬客家优良传统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赣南“客家矛盾客家调”的探索与实践》获2021年江西省“政法好新闻”奖。因业绩突出,他被司法部评为“新时代司法为民奋斗者”“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2023年获第二届“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人物”提名。
为什么执着于普法宣传?吴智尧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让他们知法守法,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社会才能更加安定、和谐。”
调解能手 倾情解民忧
“感谢您,吴律师!您的为民情怀让我们折服,您的贴心调解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我们叔侄之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不久前,当事人双方紧紧握着吴智尧的手连连感谢。
原来,赣县区居民李先生患有小儿麻痹症,2012年其叔叔建房,因琐事双方产生矛盾。2017年,李先生想在老家建房时,与叔叔再次发生矛盾。6年来,李先生不断以电话、微信、信函等方式向各级部门信访达几百次,双方越闹越不愉快。2023年12月25日,当地党委、政府邀请吴智尧到实地研判分析。次日,吴智尧组织双方见面,并以拉家常普法,以亲情化解双方积怨。最终,叔侄双方握手言和。一起既简单又复杂的信访积案,终于得到圆满调解。类似这样调解成功的事例,对于“智尧释法调解坊”而言还有很多。
在赣县区,挂“智尧释法调解坊”牌子的单位有综治、信访、工会、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8处,被老百姓亲切称为“家门口的解忧驿站”。自成立以来,该调解坊持续推动“客家矛盾客家调”,倡导“和为贵、亲善邻、讲团结、有大爱”的客家祖训,秉承“纠纷发生在哪里,就在哪里调解”,打破传统、地域、时限、范围的限制,送调解服务上门,调解不分8小时内外,不论分内分外事;探索出“以爱引人、以良服人、以德感人、以情教人、以理让人、以法信人”的“六以心法”,调解一起又一起案件,让群众表达诉求有门,解决问题有路,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为企解困、为民解忧,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该调解坊总结出一套调解矛盾的关键要领,那就是对老百姓有感情,善用群众语言、活用典型案例,帮之以需、明之以法,以爱心、热心、贴心服务群众。2023年,该调解坊调解社会矛盾纠纷50起、涉企纠纷20起,为群众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2023年2月,江西省人社厅、总工会等五部门授予该调解坊“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称号;吴智尧被聘为省级人民调解专家,并获评中消协“2022消费维权年度十大人物”。
赣县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军华告诉记者:“‘智尧释法调解坊’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做实法援惠民、普法润民、调解为民,擦亮‘大脚板’调解品牌,着力打造‘有法帮你’赣县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