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广州市法律援助处 肖闰熙 阳树新
来穗务工的农民工钟某入职某公司,在从事园林绿化工作中不慎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劳动功能障碍等级鉴定为九级。钟某与公司多次协商未果,向广州市法律援助处申请法律援助。经审查,广州市法律援助处依法指派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余耀辉律师为钟某提供法律服务。余律师在了解案情和受援人诉求后,认真制定仲裁策略,补充证据材料、起草立案文书,积极主动联系某公司,经过法律释明及多次沟通,立案后一个月内,余律师促成双方调解。钟某对一次性收到某公司支付的工伤赔偿款22万元后感到十分满意,特赠送“捍卫正义 维护公平”锦旗致谢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和承办律师。
农民工张某俊被某物业公司安排在某制衣厂做保安,在工作期间突然病倒在工作岗位上,“120”到场后宣告死亡。虽然张某俊入职时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其因工作原因死亡,广州市天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张某俊的死亡属于工伤。其法定继承人袁某琼、张某国、张某蓉曾多次与某物业公司协商工伤赔偿事宜,均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三位继承人遂向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提起一审诉讼,要求某物业公司及制衣厂支付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以及一次性工伤补助金。一审法院判决支持了丧葬费、一次性工伤补助金,但未支持一次性供养亲属抚恤金。三位继承人对判决结果不服,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向广州市法律援助处申请法律援助。广州市法律援助处依法指派广东检浩律师事务所胡毅丹律师为袁某琼等三位继承人提供法律援助。胡律师在充分了解案情后进行了大量法律检索工作,重点检索供养亲属抚恤金相关法律法规和同类型案例判例,并指引受援人补充足够的证据证明受援人袁某琼依靠张某俊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其后,胡律师将收集到的证据材料整理完善,并将支持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同类型案例打印成册提交二审法院。为了给法院提供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实践支付方案,胡律师还前往天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实践中购买工伤保险的单位如何支付工亡职工亲属抚恤金,并将具体操作流程告知二审法官以供参考。最终,胡律师的代理意见被二审法院采纳。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俊死亡被认定为工伤,其亲属依法享有相应的工伤待遇,因某物业公司未为张某俊购买工伤保险,故其应承担相应责任。根据三位受援人提供的村委会及社保局出具的证明等证据,证实袁某琼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没有享受相应的退休待遇,也没有其他生活来源,三位受援人的上诉理由成立,某物业公司应支付袁某琼供养亲属抚恤金。法院判决某物业公司向受援人一次性支付丧葬费61752元、工亡补助金847180元,并且于张某俊死亡次月,每月向袁某琼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直至袁某琼丧失领取条件时止。抚恤金标准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规定进行调整,判决时执行标准为每月2702.88元。三位受援人对二审的结果很满意,向广州市法律援助处和承办律师赠送锦旗,其中受援人袁某琼激动地说:“感谢国家、政府,感谢法律援助,让农民工也请得起律师进行维权,让我晚年生活有了保障!真心感谢你们!”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事关农民工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及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广州市法律援助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民生责任,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便民举措,持续为农民工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做到农民工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应援速援、应援优援”,增强农民工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承办涉农民工案件12056件。
加强经费保障:建立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经济困难标准;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实行“据实支付”;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经费内控、资金绩效运行监控、绩效目标综合评价和办案补贴与办案质量挂钩等制度,确保法律援助专项经费使用科学高效、安全有效。
持续降槛扩面:为灵活就业与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对未达到政府法律援助条件的可申请广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相关项目的公益法律服务及援助;推进刑事诉讼全流程法律援助全覆盖、认罪认罚法律帮助实质化。
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强化数据对接简化审核流程等减证便民措施;创新协同互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完善援调对接联动、异地协作、法律援助律师入(出)库、案件质量全过程监管等制度;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纳入法治广州考评;加强与劳监、仲裁等部门沟通协调,加大与人民、行政、司法调解衔接力度,强化法律援助、仲裁、劳监、工会等跨部门协作,快速引导群体性劳动争议进入法定程序,依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扩大服务渠道: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多渠道(实体大厅、PC端、移动端)、全覆盖(市、区、街镇)法律援助服务平台;将服务端口前移,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人社部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设立法律援助窗口,派驻或安排政治业务素质高,擅长劳动保障、工伤赔偿等法律法规的律师免费为农民工提供专业法律咨询;设立“党员律师法律服务示范岗”,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实行“点援制”和“公告+群发邀约+摇珠”法律援助案件指派承办模式;全力打造“智慧法援”,实现法律援助申请、经济状况核对、办理跟踪、服务评价等“全流程网办”;落实“一次办”“马上办”“指尖办”等政务服务要求;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特殊案件提供点对点上门服务,实现农民工维权“零距离”“零成本”。
加强普法宣传: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送法进乡村、进企业、进工地、进园区活动和“法治体检”、根治欠薪专项维权行动,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典型案件以案释法普法,引导农民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以理性合法方式解决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