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深圳法治政府建设成果春风化雨滋润民心

企业市民收获更多法治获得感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0-10-26 16:29
分享到 打印

1603701090827077640.jpg

图为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派出执法小组对餐饮店后厨进行突击检查,媒体对检查全过程进行视频直播。

法治日报记者  荣 文/图

法治日报通讯员 檀儒伟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成为首批获评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之一。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此次获评被深圳视为特区40岁“生日”收获的一份重要嘉许和法治贺礼。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伊始,法治就深深镌刻在特区发展的基因里,成为护航深圳腾飞的“定海神针”。在勠力创建一流法治政府的过程中,深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出发点,对照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这把精准标尺,兢兢业业,逐一落实到位,使这些具体指标切身可感,让法治政府建设成果春风化雨,滋养法治社会,让市民和企业收获更多的法治获得感。

真抓实干厚积薄发

法治政府建设提速

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是深圳这座以法治为主要底色的城市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

1994年,深圳首次提出建设法治城市的目标,自此,全市坚守信念、潜心苦练、真抓实干,在重重考验中蜕变成长。早在2008年,深圳即出台了全国首部“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同时建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以此统领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2016年,深圳市出台贯彻法治政府建设纲要的重点工作安排,切实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中心工作进行谋划并推动。2009年起,深圳率先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考评。2016年起,深圳每年制定全面、详尽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指引,方便各单位有效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成效。

深圳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得到了相关方面的积极认可,在2013年启动的全省依法行政考评中,深圳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等次,其中3次在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一。因为表现突出、屡获佳绩,深圳被誉为“法治政府建设优等生”。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我们在深圳注册了一家半导体公司,上午刚注册完,下午就接到了深圳市招商局的电话。我说想去看看办公室,政府工作人员就立即带我去看了……全程感受到政府工作人员真诚、专业、周到的‘五星级服务’。”5月底,海口市政协委员袁慧鹰在一次会议上大赞深圳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的发言在朋友圈持续刷屏。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企业家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据统计,截至8月中旬,深圳已有逾340万商事主体。作为民营企业聚集之地、创新创业之城,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近3年来更是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圳改革创新的“一号工程”,率先推出244项“秒批”、468项“不见面审批”,实施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深圳90”改革、商事登记“三十证合一”等一批重大改革举措,通过简政、减税、降费、优化服务等多种举措为企业发展创建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对照世界银行指标评价体系,深圳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推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计划等,持续解决企业和市民关心的重点问题。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告诉企业家代表,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深圳的重要任务。深圳要拿出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为企业在深发展提供更优服务,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提升城市幸福指数

市民生活因法而安

在深圳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之中,建筑高度并不拔尖的深圳市民中心却是这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整个建筑如张开翅膀的大鹏,又像前海奔涌的波浪,还有人说像随时准备欢迎每一位来深者的热情怀抱。这里是深圳市政府主要办公机构,同时也是市民娱乐活动的场所。这里成为了市政府的形象代言。

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理念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的核心思想,一直贯穿于依法行政、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的进程中。深圳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来自于服务人民的使命感,来自于刀刃向内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追求。

深圳因人而兴,“来了就是深圳人”,如今这句求才若渴、豪气干云的城市宣言后面又接续了新篇——“来了就做守法人”。多位深圳市民都对记者讲过同样的事,自己到了北京、广州等城市,坐上出租车后座就立刻系上安全带,司机往往会笑眯眯地来一句:“您是从深圳来的吧?”深圳交规明确,后座乘客不系安全带,司机最高将受罚500元。经过一段时间推行,司乘都养成了自觉遵守的习惯,深圳市民即使到外地也会保持这种习惯。

循法度、讲规矩、爱文明,无数深圳人构筑了这座法治城市,而在他们的言行中也展示出深深的法治烙印。外化于行往往源于内化于心。深圳人的规则意识来自于这座城市的法治基因,来自于深圳对法治建设孜孜以求、深入推进的步履不停,还来自于深圳对培植涵养法治文化的高度重视。

深圳以“千园之城”闻名,近年来,深圳在普法方面作出重要探索,以公园形式传播法治理念,全国首个宪法公园、全国首个民法公园、广东首个生态法治公园相继在深圳建成,“法治之花”在各区渐次盛放,让市民在享受生态美景的同时,了解法律知识,亲近法治文化。

依托“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圳让全面普法工作从普法部门主导向行业、部门转变,激发了全市“普法大合唱”的活力,线上线下多渠道多样态的宣传将法治元素充分渗透到城市生活中。今年,深圳又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的热潮,民法典点亮了全市多座城市地标,1260场民法典讲座、“把民法典请回家”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花”。如今,深圳普法工作正向互动式、体验式、融入式、服务式、个性化五大方向奋勇前行。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许多深圳市民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虽然足不出门,但是办理证照、申报、备案等事项完全不受限,打开“i深圳”App,指尖办事省时省力,政策信息也能及时了解。“感觉政府变‘薄’了,而且离我更近了,办事特别方便。”有市民如是说。

作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建设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的创新典范,2019年11月,深圳首创“无感申办”改革项目。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深圳用心构建掌上综合城市服务平台,加速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数字化、科学化,以“触手可及”的高效便捷服务方式极大提升了广大市民的获得感。

制度建设的“大完善”、政务服务的“大提升”、营商环境的“大变革”,普及法治的“大合唱”最后都要落到“人”这个核心上,且往往可从小处一窥全豹。深圳坚持在快马加鞭创建一流法治政府进程中,不断创新求索,将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化无形为有形,把法治政府的正能量“滴灌”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市民和企业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肩负“双区”法治建设和“法治城市示范”新使命,深圳自加压力,争创一流,打造法治政府新标杆。路漫漫其修远兮,站在40岁的起点上,深圳已扬起风帆,翻开新的序章,驶向前方。

记者手记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东深圳一直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打造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标杆是深圳长期以来的重要工程,尤其在近年来更是加速奔跑,不断深化改革,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持续保持“优等生”的领跑姿态。随着采访不断深入,记者愈发感到,在深圳,法治先行,城市示范,以民为本,创新服务,把“法治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对标新时代新要求,谋划新举措已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