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2年以来,菏泽市法律援助工作以“应援尽援 应援优援”为目标,以问题、结果为导向,牢牢把握重点工作主线,抓实“五个聚焦”,做强“五项支撑”,在强化领导、规范服务、质量监管、基础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着力推动全市法律援助工作持续发展。截至8月底,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1333件,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7630.3万元。
聚焦目标重点 强化组织支撑,工作要求“再提标”:以学习贯彻法律援助法为主线,以法律援助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组织、严要求落实。把法律援助列入“一把手”工程,全市“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齐抓共管、高效推进的工作格局持续强化。严格落实周督导、月调度、季检查、年考核工作制度,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节点责任化,以有效的闭环管理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开展。每周对县区重点工作进行督导落实,传导压力、激发动力;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形成问题清单逐一反馈,并进行全市通报;每季度通过县区自查与市局核查的方式,对全市法律援助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对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约谈相关负责人,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进位争先。
聚焦规范服务,强化制度支撑,办案质量“再提升”:贯彻落实《山东省法律援助服务标准》,严格规范接待、咨询、受理、审核、指派、承办、结案归档等各个环节服务标准,相继制定出台《菏泽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法律援助办理规范》《菏泽市法律援助工作评价标准》等工作规范,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制度化、服务流程规范化、案件办理标准化。以推动法律援助服务流程便民、服务模式亲民、服务质量利民为重点,通过对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进行统一评查,在全市深入推进法律援助标准化便民服务,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努力实现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聚焦融合发展,强化平台支撑,服务能力“再升级”: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坚持疫情防控和法律援助工作一起抓,协助做好来访人员“三码”查验、体温检测等工作,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等运行机制,提高窗口服务水平。全面启用“法援在线”综合管理平台,抓“智慧法援”建设。依托山东法律服务网、“爱山东”APP、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平台,实现法律援助案件从咨询、申请、受理、指派到律师办案、结案等全流程网上办理。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12348热线平台及相关单位部门法律援助服务站点,编制“横到边、纵到底”的服务网络,在全市构筑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大格局。
聚焦要素管理,强化基础支撑,保障能力“再增强”:进一步完善承办人才库管理规定,明确准入、退出及奖惩等机制,2022年以来,相继调整了多个承办人才库,推动法律援助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健全培训机制,完善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水平,切实提高法律援助服务水平。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推动在法院、检察院、看守所建立律师值班常态制度,积极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法律帮助工作,不断加大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同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努力提高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水平,不断增强财政资金保障能力。市、县区均制定了法律援助补贴经费管理办法,提高办案补贴标准、规范补贴发放,全面落实以案定补工作激励机制,及时、足额发放办案补贴,充分调动承办人员工作积极性。
聚焦主题活动,强化品牌支撑,案件数量“再增长”:坚持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常规宣传和创新举措相结合,精心制定全年宣传重点和工作计划,积极维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做实做强法律援助民生品牌。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客市政务服务热线、参加司法行政开放日等活动,对获得法律援助的条件、经济困难标准、申请渠道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提高法律援助群众知晓率。扎实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联合市县妇联、共青团、人社局等部门,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同心护未来·法律伴成长”系列宣传活动,不断凝聚维护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