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一份份法律援助申请快速办结,一件件民生案件高效解决,一位位受援群众展露笑颜……
近年来,在阜阳市司法局的统筹部署下,市法律援助中心始终秉持“司法为民”初心,以创新为驱动、以专业为支撑,织密覆盖广、响应快、服务优的法律援助网络。
2024年,阜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审批案件1035件,结案870件,惠及群众1231人。其中,安徽金睿、志豪、众商、蓝邦、弘大等5家律所全年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数量均超100件。
党建领航+精准宣传 厚植法治为民沃土
近日,在颍州区奎星苑社区妇女维权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现场,蓝邦律师事务所的杨律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妇女权益保障法,结合婚姻财产纠纷案例,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原来全职太太也可以主张家务补偿,这些知识太实用了。”居民李女士感慨。
法治宣传是法律援助工作的“前哨站”。阜阳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的立体化宣传格局,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通过以案释法、现场答疑等方式,提升普法实效。2024年,开展“法援惠民生”“法援护苗”等主题活动1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5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60余人次。其中,律师志愿服务团针对青少年、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推出“情景式”普法课堂和“案例式”宣传手册,将法律条文转化为鲜活故事。
强化党建引领,阜阳市司法局与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创新“5+”工作法,即“数据+服务+业务+宣传+暖心”,全力打造“党徽闪耀 法援暖心”党建品牌。该品牌被列为省、市“一改两为五做到五提升”效能百佳典型案例,并获评“学先进、树典型、补短板阜阳市直机关党建十佳品牌”。
机制革新+服务升级 筑牢高效法援堡垒
“以前申请法律援助要跑好几个部门开证明,现在签个字就能办好,十多分钟就搞定,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在阜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服务大厅,外卖小哥赵某仅凭身份证和信用承诺,轻松完成法律援助申请流程,感慨不已。
为了让法律援助更高效便捷,近年来,阜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持续推进机制创新与服务优化,在信息化建设上发力,推出“零证明”改革,将经济状况证明改为信用承诺核查,让群众仅凭身份证和信用承诺即可完成法律援助申请;实行“即时办”“上门办”双轨服务模式,对手续齐全的申请,当场审批、当场指派,目前80%的法律援助案件实现“当日审批”,值班律师迅速响应,及时介入,保障办案工作高效推进。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阜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此外,积极整合资源,联合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打造“仲裁+法援”一站式服务平台;与市检察院、市人社局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对涉及农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民事案件开展“法律援助+支持起诉”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已联合办理案件300余件。
多元协同+专业护航 擦亮公平正义底色
“多亏了法律援助中心,帮我要回了抚养费,让孩子今后的生活有了保障。”2025年3月27日,单亲妈妈张女士将一封手写感谢信送到阜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字里行间满是感激。
这封感谢信的背后,是安徽弘大律师事务所两位律师的不懈努力。原来,张女士与前夫离婚后才发现怀孕,儿子出生后,经亲子鉴定确认其前夫为孩子生父,但对方却拒付抚养费。阜阳市法律援助中心迅速启动“特殊群体快速响应机制”,当日完成援助审批,律师迅速响应,3天内便完成关键材料取证,最终成功为孩子争取到每月800元的抚养费,直至孩子成年。
为确保“办好每一起案件”,阜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构建“事前指导、事中监管、事后评查”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制定《法律援助办案指引》与《法律援助工作提升方案》,将关键环节逐一细化,明确操作规范,让律师办案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针对过去指派律师流程繁琐、响应滞后等问题,2025年组建了40余人的直属值班律师队伍,推行“双岗值班”模式,一人专职咨询解答,一人负责案件受理;开展“上门培训”,提升法律援助律师的业务素养与实战能力。
面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专人跟踪+集体会商”机制;办案过程中,通过庭审旁听、受援人回访等方式,对案件办理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对已办结案件开展“全覆盖评查”。2024年,开展案件庭审旁听11次,回访300余人,评审6次,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法律援助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阜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其磊表示,接下来,阜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携手阜阳律师在创新中提质、在实干中增效,让法治为阜阳人民幸福生活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