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工人日报 | 让公权力进入法治轨道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21-11-03 11:21
分享到 打印

  让公权力进入法治轨道

  ——中央依法治国办第三督察组赴吉林开展实地督察  

  10月12日,中央依法治国办第三督察组进驻吉林,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地督察。

  政府职能是否依法全面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是否做到科学民主合法?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否存在执法司法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

  督察期间,督察组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通过与领导干部谈话、明察暗访、查阅资料、基层访谈、突击检查等方式,走访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并下沉到基层,与一线执法人员、民营企业家、群众等面对面访谈、座谈,对法治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

  近年来,吉林推动建立包容审慎监管制度,提升服务市场主体工作质效,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是否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执法司法的温度?“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体验是否存在?在经营生产活动中还有哪些困难和痛点?

  带着这些问题,督察组与8名民营企业家来了一场座谈。在两个多小时的会上,企业家们开诚布公,道出心声。

  “营商环境变化非常大。从一些项目立项之初,执法部门就专门到企业现场进行实地了解,询问我们是否有困难,手把手帮助企业备案立项。”“我们这些年面临招工难题,政府主动帮我们召开招工会,也在工厂技术改造上给我们提供了支持。”

  同时,企业家们也现场给政府提出建议:“组织进企业的法治宣传能不能再多一些?再有针对性一些?”有企业家反映,企业面临专利侵权的问题比较突出,“希望政府加大执法打击力度,保护企业创新。”

  通过查阅行政处罚卷宗,督察组发现这样一起案例。一家刚试运营的固体废物回收公司因违法堆放固体废物,被执法部门处以罚款。

  执法过程是否规范?执法效果是否达到?企业对这次执法有何看法?督察组现场拨打了被处罚企业方联系人电话,一一询问。为进一步核实信息,全面掌握实情,督察组次日又驱车100多公里,来到该企业现场进行实地走访。企业负责人对处罚没有异议,“执法部门来了好几次,给我们做帮扶指导,我们企业确实有违法的地方,现在已经改正了。”

  在入村实地走访时,村委会办公楼墙上,“员额法官进网格”的信息引起了督察组的注意。根据上面公布的网格法官的信息,督察组现场拨通法官电话,了解综治网格的运行情况。

  明察暗访中,督察组也发现了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堵点。比如,有的地区和部门政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通;有的部门反映,法制审核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总数的比例偏低,一线执法人员专业性有所欠缺;有的部门之间还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一线执法人员在实际执法中面临困惑;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不高,有的部门在重要问题的决策拍板时没有履行法定程序……

  “法治建设不能止于喊口号、走形式。”“不能机械执法、‘钓鱼执法’,否则影响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公信力。”“行政机关负责人要提高出庭应诉率,要充分认识到出庭应诉是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督察组直言不讳地指出。

  同时,督察组也发现了地方的先进做法,挖掘出典型案例。比如,吉林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在全省共划分城乡网格68742个,各地均建立了网格事件分类处置机制。目前,吉林全省共排查出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的矛盾纠纷6325起,其中化解5983起;吉林公安机关全面推行公安机关网上办案,将415个公安行政违法行为的违法情节、处罚标准、裁量规则统一设定并嵌入执法办案系统,为规范化执法办案再上一道“保险锁”。

  抓准群众关注点,奔着问题去督察。一周时间里,督察组既总结成绩,推广经验,又查找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对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升行政执法公信力,加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提出建议,对各地各部门法治建设形成有力督促。实地督察结束后,中央依法治国办将赴被督察省份进行正式反馈。  

  记者 卢越

附件:

责任编辑: 白海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